外公的黄土情

外公下葬那天,正是立秋。阴沉的天空,淅淅沥沥地飘着小雨,和着秋风,打在脸上明显感受到一丝丝秋凉。灵车、孝子孝孙、唢呐班子组成的送葬队伍浩浩荡荡,绵延了几十米。离开大路走到田间的土路上,松软的黄土经过多番踩踏之后变成了泥浆,一踩一个坑,鞋上、裤管上满是泥巴。

送葬队伍跟着灵车走到墓穴前,唢呐冲天长啸,悲鸣万分。在众人的齐力下,外公随着棺木,缓缓落下,随后黄土夹杂着纸钱、陪葬品永久将他埋下。鞭炮声响起,哭声一片,应和着哀乐,算是送老人最后一程了。

与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外公,终究归于黄土,成了它的一部分。

黄土地,是中国分布范围最广泛,养育人口最多的土地,而源于大河流域流水冲刷沉积形成中原地区更是将黄土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从古至今,这里人才辈出,孕育了中华文明,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生生不息。

黄土地是老实本分的,犹如一辈子都在匍匐的农民。它没有山的雄伟壮丽,也没有海的博大伟岸,却以自己的平坦富饶演绎着一茬又一茬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儿时的记忆中,外公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收废品人,每天一早吃过早饭就戴着草帽,拉着架子车穿街走巷,满大街吆喝着:“谁卖破烂儿”。走完一村,拉着车穿过连接各个村子的土路,又来到另一村。他如老黄牛一般,拉着车,佝偻着身体,用耕耘土地的劳力养活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外公是老实本分的,一生不争不抢,不紧不慢,他平和、宽厚,犹如埋葬他的黄土,容得下万物。

黄土地是有求必应的,就像儿女一有索求就呕心沥血的母亲。这片土地,从有人类活动开始,它无言无声,没有抱怨,一直在奉献着。春耕之时,哪怕是再偏僻、再贫瘠的地方,只要撒上一把种子,不用怎么管理也能体验到丰收的喜悦。一年四季里,黄土地都在上演着不一样的收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红薯……只要勤劳的人有所求,就没有它不能满足的。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人,一代代人守护着黄土地。后来,外公老了,拉不动架子车了,但依然会挪着蹒跚的脚步,去田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他耕作过的土地。

黄土地是诲人不倦的,好似饱经沧桑充满智慧的老者。几千年来,从黄土地里孕育出来的文化教育了生长在这里的人。它融入了民族的血液,刻在了基因之中,给予了这个民族不屈向上的精神。犹记得,小时候,麦子成熟的季节,常常跟着大人去收麦。站在已经成熟的麦田里,一手抓一把麦秆,一手挥舞着镰刀将麦秆齐根割断。烈日的炙烤下,豆大的汗滴不断从额头、脸颊上滚落,滴在麦上,渗进黄土里。这时,爸爸就会在一旁教育我,如不好好学习就会像他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当一辈子农民。

最终我还是走出了黄土地,来到了城里。这是座一年都四季如春的城市,这里没有黄土地,却有着最美的红土地,有着像外公一样对土地有无限情怀的人们。是啊,不管是怎样的土地,都是在饱经风霜,千转百回后默默滋养着对它爱得深沉的人,永不停歇!

将“低头族”归为家暴,是矫枉过正

3月31日,广州市妇联与市中院携手在海珠区举办“巾帼展风采,法治我践行”暨《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三周年法治宣讲活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指出,夫妻一方“一直盯着手机都不跟对方聊两句,相互不理睬”,或“回娘家一年半载都没有联系”,因长时间不沟通、故意疏远造成精神伤害的“冷暴力”现象,也算家暴。(4月1日《广州日报》)

在传统观念中,家庭暴力就是打人。其实,按照《反家庭暴力法》的定义,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值得一提的是,《反家庭暴力法》将“精神侵害”等冷暴力行为纳入到家暴范畴中,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以及对家庭关系的人性关怀。但此次,陈海仪庭长将“一直盯着手机都不跟对方聊两句,相互不理睬”也归结为家暴,显然是矫枉过正。

冷暴力可以说是暴力的一种,其表现形式多为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但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没有造成精神和心理损害是不能归为冷暴力的,那么“一直盯着手机都不跟对方聊两句,相互不理睬”其后果不能判定是否造成精神和心理损害,因此不能一味地将此归类为家暴。比如,夫妻下班回家,各玩各位的手机,相互不理睬,但是放下手机双方感情依然很深,此种就不能归类为“家暴”。

另外,从“低头族”现象的产生来看,是由当前科技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88亿人,占比已高达98.3%。也就是说,中国早已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均使用手机时长增多也是发展之果;另外,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也满足了多数人的社交、娱乐、资讯、办公、购物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深也实属生活工作需要。

当然,经营好良好的家庭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维护,反对家庭暴力,也要反对家庭冷暴力。玩手机也好,回娘家一年半载都没有联系也罢,但终究不利于夫妻双方的和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不是什么时候的夫妻行为都可以贴上“家暴”标签,家暴的“大棒”也不能到处挥舞。我们谈论家暴只能在法律框架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舆论热议时才不失其指导意义。




“天赋基因检测” ,摆脱不了“科技算命”的基因

通过唾液就能测出孩子具备哪种天赋,并以此作为孩子的“培养说明书”,培养出某个领域的天才……名为“儿童天赋基因检测”的项目,近来在各地悄然流行。虽然有的收费高达数万元,但还是受到不少父母的追捧。(3月18日新华网)

“基因检测天赋”并不是今年才流行的,早在2016年就有媒体爆出拳王邹市明妻子通过微博曝光了儿子的天赋基因,一时间让“天赋基因检测”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时隔几年,"基因检测天赋”不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愈演愈烈,基因检测的手段也更“先进”,仅靠“一口唾液”就能测出孩子有哪种天赋。尽管此前有不少医学界学者指出“基因检测无异于披上科技外衣的算命”,呼吁理性看待基因检测,但不少家长仍对此趋之若鹜。

天赋基因检测,看似高科技,实则是一地鸡毛。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科普作家王承志认为,天赋基因并无充分科学依据,其逻辑是基于一些发表的基因和表型相关性分析,即使一些有明确科学依据的和某种能力相关的基因,也无法代表一个人的天赋。说白了,以天赋基因检测来判定孩子的未来发展是一个伪命题。商业机构无非是利用家长的无知加上高科技的包装诱惑,基因检测摇身一变成了检测孩子天赋的“黑科技”。

家长们之所以趋之若鹜地热衷于天赋基因检测,也折射出家长的焦虑心态。一来,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作祟下,天赋基因检测给了家长们提前知晓孩子某方面领先的幻想,满足了家长们渴望了解孩子培养方向与成长轨迹的心理与期待;二来,在高科技外衣的包装下,天赋基因检测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在大多人传统观念中,基因技术就相当于高科技,这也就造成了基因检测结果毋庸置疑的假象。

诚然,我们不可否认基因检测基在诊断疾病甚至用于疾病预测上的重要作用,但是打着基因检测的旗号,进行天赋检测“圈钱”的行为应被整治。对于商业机构来说,把没有被医学界确定的医疗事实用以对外推广经营,测试结果没有科学性,明显是欺诈行为,且容易对家长产生负面导向;对于学生家长而言,一个没有科学的测试结果,一本没有任何意义的“培养说明书”,能误导其走上在培养孩子的错误道路上。

总之,“天赋基因检测”,摆脱不了科技算命的基因,不管商家如何包装,都掩盖不了糊弄家长们的事实。虽然当前我国还没有制定相关基因检测标准,监管的缺失也导致天赋基因检测乱象横生。政府相关部门应担当起责任,完善各类政策法规的同时,规范基因检测市场;家长们也应该认识到,天才不是靠机器检测出来的,后天环境的培养以及父母的悉心教导才是孩子成才的根本。


仿制药or假药?不能只看“批号”也要看“疗效”


近日,山东聊城一医生开具抗癌药经食药监部门鉴定属于假药一事引发关注。患者在医生的推荐下从第三者手中买了抗癌药卡博替尼,服用后出现呕吐、厌食等反应。患者家属将买来的药送到食药监部门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该款卡博替尼是假药。当事医生称,其推荐药是出于好心,唯一目的是延续患者生存时间,并未从中获利。 目前,当地相关部门表示,此事具体情况正在调查中。(227日《北京青年报》

想必很多人看到这个新闻后,首先联想到的是去年很火的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电影中主人公的原型人物陆勇是一个白血病患者,因为正版药价格太高,进而去购买印度的仿制药,同样的疗效价格却只有正版药的六分之一。他不仅自己买药,还帮助病友代购,但最终也正因此,“销售假药罪”,被湖南沅江市公安局拘留。经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很大热议,此事也间接地推动了国家医药改革。

其实,这个事情引起争议的焦点无非是两点,一是各方对“假药”的判定标准,如药品是否为正规药,是否有完整的国家批号,使用后是否有副作用;另外一点就是医生推荐该药的目的,是以牟利,还是出于“好心”。

首先,关于对假药的判定上,根据聊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的认定意见书显示,该医生购买的药品属于依照相关法规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依照相关法规必须检验而未检验即销售的假药。也就是说,该药品并非我们所理解的那种“劣质”“无效”药品,相反在疗效上与正规药并没有差异。根据该产品包装、标识显示,此款药品可以归类为“仿制药”。仿制药虽然是法律上的“假药”,但并不是疗效上的“假药”。仿制药是指与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不管如何服用)、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

其次在医生推荐该药的目的是出于“好心”还是牟利,这点最能牵动大众神经。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如果只是因为牟利而向患者推荐“假药”,这不仅违反职业道德,同样也是法律也允许的。在这次事件中,该聊城医生陈宗祥称,当时给患者推荐卡博替尼完全是出于好心,唯一的目的是为患者多争取生存时间,并没有从推荐药品的销售中获利。此外,也表示,卡博替尼被认定为假药,并不一定是成分有假。记者也发现,网上针对该药的销售价格不等,该医生是否从中获利,还要等候相关部门的调查。

这猫不错啊

timg.jpg

脖子疼

坐着工作了一天,脖子疼疼的。转圈起来还“咯噔咯噔”的响

第一篇

去年服务器到期后没有去续费,结果现在很多东西没有了。现在又重新买了一个服务器,东西没了,呵呵,该清理清理记忆了!